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819页

剧组的美术设计理查德l约翰逊曾为《人工智能》这个项目工作过,此时问道:面部也使用全金属的机械构造吗?你打算用真人表演还是动作捕捉?

动作捕捉。

好莱坞的技术日新月异,曾经困扰《星球大战》的问题早已被攻克,不需要寻找特殊的演员钻进套子里表演机器人,《泰坦尼克号》惊人的沉船效果就是最佳范例。

属于特效大片的时代早就到来了。

说着,欧内斯特将打印出来的手稿分发下去,我看过大家的概念设计图,也跟维塔数码那边的负责人聊过,这个方案是我们认为比较合理又符合预期的,你们觉得怎么样?

乔茜接过设计图看了看。

只见等人高的机器人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保护模块,底下是黑色的线路网,就像人类的肌肉束和血管网络那样。

而面部的设计又分为几个不同的方案,有全部由液晶显示屏覆盖的、有在双眼位置安装摄像头的骷髅头式的,甚至欧内斯特提到自己不太喜欢的拟人化的那种也赫然在列。

显而易见,就连导演本人也没能确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。

众人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。

总的来说,这个机器人的躯体设计得到了一致认可,面部表现方式却出现了一些分歧,主要关于在保持同样风格的前提下,如何做到机器人的人性化。

没有五官怎么会有人性化的表情?

液晶显示屏可不行,太呆板了,也太数字化了。

这种呢?我们可以把它改成异色瞳孔,通过瞳色变换表现桑尼的某种情绪。

好像有点儿像交通信号灯?

别这样,我很认真的。

不,不要太多的颜色,我不想让色彩破坏机器人那种与血肉无关的冰冷质感。

那么,我们该怎么办?

通常来说,后期配音演员和肢体语言就可以做到。

或许,一个非常标准的国际通用问候手势?

听起来很糟糕,但又有点该死的生动,噢,伙计,你简直绝了!

所有人七嘴八舌地聊了半天,也没有能够真正得出结果,最终,自认为过于追求完美、难以抉择的欧内斯特把决定权交给了乔茜。

乔茜抬头,问道:你不担心我随便选?

原本这种事应该由导演来把关,因为导演是剧组的灵魂人物,他的审美就代表着最终成片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