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二章车错毂兮短兵接(一)

第二章 车错毂兮短兵接 (一)

一场秋雨过后,满城的硝烟味儿顿时散去了不少,可萦绕在每个人心头上的战争阴云,却越聚越浓。

街头行人稀稀落落,路边的柳树,往年都到十一月才会掉叶子,如今才才到十月初,竟已秃了大半儿。当地许多老人都神神秘秘地谣传说,这是由于城中血气太重,柳树禁受不住所导致。可为啥将士们舍生忘死为国而洒的鲜血,对柳树居然成了毒药,心里依旧怀念着大清的老人们也说不清楚。只是觉得仗不该在自己家门口打个没完,枪炮声天天落在耳朵里闹得慌。

“血气”主要来自邯郸各医院。不仅仅是二十六军,其它杂牌军也将邯郸视作后方,即便主力退不过来,也想方设法将伤员送来救治,以致在数天之内,不管野战医院还是私人诊所,都人满为患。到后来,即便是汤药铺子,都有伤员排着队等待中医开方抓药。

所谓野战医院,其实就是当初的二十六路军医务营。医生和护士们刚一抵达邯郸,就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治工作中。郑若渝那两日能够与李若水朝夕相处,在名义上,也是“照顾战斗英雄饮食起居”。李若水一出院就奔赴冀南山区,她也随即开始本职工作,整日应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伤员,收到李若水来信的那天,她其实已经连续两天没合眼。

尽管双目布满血丝,尽管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,郑若渝却丝毫没有倦意,她总以极大的热情,投入到救治伤员中去,与此同时,和未婚夫李若水一样,她也肩负起教导新丁的责任。

前线的将士们如何奋力杀敌,邯郸各界都看在眼里,纷纷慷慨解囊,捐钱捐物。大批大批的热血青年和爱国学子,不是应招入伍,就是弃笔从戎,成群结队的少女们,则纷纷来到医院门口,恳请充当临时护士,为国家尽自己那一份微薄之力。

每天都有十几个面带稚嫩之气的小护士,紧紧跟在郑若渝或金明欣身后,看她们如何照顾病患,辅助医生工作。由于平易近人,技术精湛,再加上年龄相仿,又上过报纸,郑若渝很快变成了一众小护士心目中的偶像,“郑大姐”这个称号,也因此在邯郸医护界迅速流传。不时有真假记者曾慕名前来“采访”,结果郑若渝的“护卫团”以工作繁忙为名,将其拒之门外。

“护卫团”中,唯一的男士,就是留在医院继续接受观察的袁无隅。由于是受了炮弹爆炸的冲击波所伤,他表面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异常。吃饭、说话、行走,都和其他同龄人没任何两样。可只要动作一激烈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